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又是一年环境日,忆往昔我与环境。
2003~2009 印第安酋长西雅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2009~2015 《穹顶之下》;《最后的莫西干人》
2015~2019 四年环境科班学习;《寂静的春天》
2019~2021两年西部基层环保工作,两次六五世界环境日,第一次2020年的环境日虽然报了活动总结,其实只做了一个宣传板面。那时候想等明年的时候要搞一个大活动,组织全机关的人出去种树或者捡垃圾,结果文件迟迟未下,当初的热情早被时间磨没,又是一年环境日,只好回忆下过去。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听到这个主题,总想到很多年前在生物课本章节首页上写的一句话“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句出自《庄子•齐物论》,这句话的意思我百度过 ,如今的解读不论如何,对我来说我读起这句话时总有种我与天地万物都是一样的感觉。
万物有灵是中国古代原始信仰之一,那时候人类把自然中无法想象的事情现象,解读为神灵。
小学六年级学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那时,我对这些东西是学过就忘的,记住得都是思想与品德这门课的课本上关于世界各地自然风光和人文遗迹的图片。9年义务教育后,上了高中,在老师的要求下准备演讲,我就突然想起以前有篇课文貌似也是演讲稿,最后被我翻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片课文。百度出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 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他们认为大山是有生命的,并把这些山称作“父亲”。印第安人相对比较封闭,他们不愿陌生人打扰他们的生活,直至今天。
可巧的是那时候,有人送了我一本小说《最后的莫西干人》,莫西干人也是印第安人的一支,他们原本快乐的生活在丛林中,可最后的结局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有一段时间《穹顶之下》火了一阵,老师把它当做演讲和议论文来教,对那时的我来说那是我对环保了解最深的一次,直到后来专业课老师还用里面的动画来当教学例子。
四年大学环保专业学习,几乎每个专业课老师在讲第一节课前都要铺垫一下环境专业的发展历史,都要讲到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在学校图书馆见过,却从未读过。
今年,我在服务地市里逛书店,发现了这本书,当时我大吃一惊,没想到这还有这种冷门书籍,仔细翻了翻,发现它成了中小学基础课程必读书目。原来如此,我甚是欣慰。
6月5日,又是一年环境日,我已经快服务两年了,意味着我从事环保这行也快两年了。前几天看到了大学母校的招生简章,上说环境专业培养的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回忆过往,仔细想想选择了环保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只是为了小学思想与品德课本上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遗迹,为了碧水蓝天,锦绣山河,为了在午夜梦中能永远把书中的这些图片在脑海里拼凑,置身其间。